對一個攝影菜鳥而言,玩『老鏡頭』是一件很挑戰的事情。接觸數位單眼相機快一年,一開始便以『老鏡頭』為切入點。有點違背時代潮流,但對我而言,透過這種方式可以快速累積拍攝的經驗。
時下的自動對焦鏡頭,好處就是便利,成功『成像』的機率很高且方便操作。然而,『老鏡頭』在光圈的操作上很『直覺』,因此,很快明白光圈對景深的影響,而且省錢。缺點就是對焦不方便,尤其『被攝體』處於變動的狀態,所以『成像』的失敗率高。不過如果喜歡以『手動模式』操作相機的人,不妨可以試試。
進入老鏡頭的世界,如果能認識不同系統廠商間、不同規格的『鏡頭卡口』,對於選擇老鏡頭是很有幫助的。尤其透過『轉接環』或『改鏡頭』的方式,可以將不同廠商製造的鏡頭裝置於不同的相機上,但通常只能以『手動模式』操作。
在介紹『卡口』之前,先來說明『法蘭焦距』!
何謂『法蘭焦距』:
指的是鏡頭在『無限遠』對焦時,鏡頭『卡口平面』到鏡頭『理想成像平面』之間的距離。對機身而言,法蘭焦距是指卡口到焦平面(即CCD或CMOS所在的平面)之間的距離。
這也是為什麼有些『轉接環』有『校正鏡片』,有些沒有?目的在於可以讓鏡頭在『無限遠』時正確『對焦』。同時也造成『改鏡』時,有些鏡頭是採『破壞性作為』的原因,例如:上車床車掉鏡頭幾個mm。
常見卡口規格如下:
廠商 卡口名稱 法蘭焦距
SONY(索尼) NEX-E 卡口
Leica(萊卡) M 卡口
Leica(萊卡) L39 螺紋口
Olimpus、Panasonic(奧林巴斯、松下) 4/3 卡口
Konica(柯尼卡) AR 卡口
Canon(佳能) FD 卡口
MINOLTA、Seagull(美能達、海鷗) MC/MD 卡口
Canon(佳能) EF 卡口
Praktica PB 卡口
MINOLTA、SONY(美能達、索尼) MA α卡口
Rollei QBM 卡口
Zenit M39 螺紋口
Pentax、Richon(賓得、理光) PK 卡口
YASHICA/ Contax Y/C 卡口
Sigma SA 卡口
Mamiya(瑪米亞) 卡口
Contax M42 螺紋口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M42 螺紋口
Olimpus(奧林巴斯) OM 卡口
Nikon(尼康) F 卡口
Leica(萊卡) R 卡口
Contax N 卡口
眼花撩亂了吧!即使相同廠商也有不同規格,希望這些資料對於想接觸『老鏡頭』或者選擇『轉接環』的同好有幫助,以上資料僅供參考。
舉個例來說:
MD轉MA的轉接環而言,MD(
另外
MD轉NEX的轉接環而言,MD(
';$(".articleExtAd").append(notVIP);setTimeout(function() {$('.top-toolbar').data('top-toolbar').setAD({title: "\u6709\u95dc\u93e1\u982d\u5361\u53e3\u7684\u5c0f\u5fc3\u5f97~\u83dc\u9ce5\u4e0a\u8def",label_id: 42,label_name: "\u651d\u5f71"});}, 2000);


- 日誌
- 相簿
- 影音

mylens's 新文章
- 老閃光燈(高電壓觸發式)復活記!
- 新加舊四個傢伙
- 有關鏡頭卡口的小心得~菜鳥上路
mylens's 新回應
- 沒有新回應!
- 老東西,隨便用!





Powered by Xuite
離婚證人